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理想是永无止境的追求,并获得可能的成功,除了命运的造化,也有着个人对机遇的把握。
西安美术学院画家李鸿照教授多年来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探索,所走的艺术道路是在学院体系的背景下,自身对文人画的自觉而形成的不懈追求。因此李鸿照的写意花鸟能够在继
承明清文人画风的基础上,注重造型,严于写生,并在构图、笔墨、诗词、书法、印章等方面不断钻研,以及深入地研究西画理法,并融于写意花鸟画之中,避免了某些水墨画得
之于意,失之于象,而渐进渐弱的弊端。
中国哲学的合二为一、一分为二的互融特征,亦有着“太极图”的法则,阴阳、虚实、水墨都是在巧妙的比较中,来获得布局的存在意义。因而一个墨点,一条枯线,一片水晕,
都会产生单独的审美意象。其干、湿、浓、淡,破、积、泼、宿,是将水墨的分合散聚的变化,构成无数的点、线、面的分割,形成中国画生命价值的展示。因此,枯笔与焦墨、
润笔与淡墨的不同使用,实际上是画家心境的审美选择,不单独是一种技巧的训练。这些中国画的形式所存在于程式化之中,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敷衍出崭新的意义,拓展着中国
画的形式感和创造力。
天闲云淡,风范自立。李鸿照在多年的花鸟画中,形成了明确可贵的艺术追求,并以自己的绘画实践获得了数量颇丰的艺术成果。李鸿照在诗意的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中寻找着人
生的心绪。因而诸多的花鸟画的创作也记载着画家辛勤的汗水,昭示着画家的艺术信念,标志着不断攀越的人生情怀。从李鸿照的绘画流脉看,应该从徐熙、崔白、赵孟坚开始,
历经钱选、沈周、陈淳一线,在李复堂、恽寿平处顺流而下,亦与现代花鸟大家相过从,淘检生动,融化智识,清品至兰;虚怀与竹,折枝横斜,拈花自知。这种从笔墨程式到布
局留白,以及诗书画印的反复锤炼,不仅仅是吟词炼句,而且从画面的经营到人生心态的从容,也是积年累月,墨花朵朵,随意由之,获得了不枝不蔓,远香益清,不舍冬夏,竞
相开放的结果。这里既有着“花开富贵,竹报平安”的雍雅,也有着“听鸟说甚,问花笑谁”的自信。
近世纪对传统文人画的摧残,导致了民族文化底气的宣泄,是时大风狂肆,巨木曳地,以至中国画多以功名与私欲参揉其中,但见江湖气之浮泛,酒肉气之四溢,是为浊者近而清
者远。而如今对文人画的张扬,又导致了矫枉过正的困顿。
其实中国明清文人画的成功之所以为后世所垂范,就是在于与主流意识的距离,导致个人心态从抗争到平和,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强烈关照,去寻找着自身的精神寄托。这正是不沉
沦于市井,不汲汲于功名,常常于花丛明月之下,孤灯青卷之间,明窗读易,夜雨识玄。这种对自身命运的自觉,不仅仅使画面的雅意连绵,也升华着人生的远瞻无限。
因此,李鸿照的笔墨实践,包含着写意精神的认可。含蓄内敛的墨色与笔韵,包含着人生心绪的张扬。李鸿照的花卉写意多生发天机,淡雅如菊,有云卷云舒,荣辱不惊之春色,
有花开花落,甘苦自知之秋意。李鸿照的绘画中,常常流露着对京华烟云的怀念,这是对友人、师长的思念,也是对艺术理想的眷恋。一种“春风大雅”的气度,以及“秋水文章
”的洁净,支撑着艺术的信念。于是有梨花盛开的春季,也见黄菊灿烂的秋风,以及明月游鱼的静湛,丽日翠竹的清馨,花随人影,意从心境,流淌着笔墨的韵致,也寄托着心性
的思念。
这种心象的形成,正是画家所表现的形象不单纯是物象的摹仿,而渗透着心里的向往。东晋顾恺之的“以形写神”论的高明,就在于其形不是目的,而形是为了神的存在所设置的
手段。“神”之为主,就在于画家所要表现的物象或人象在于其本质尚有其魂魄所在,重要的是在表现出来象形的精神含义。
李鸿照在生活中是一个温和的人,但是也不乏刚烈的意志。真实的艺术人生,还是个人心中的目标。李鸿照面对着文人画的兴衰,个人生命的思索,从个人的自觉与抗争中,深入
地进行着艺术中的修炼。是谓:衣染烟霞,诗留天地。
2008年1月2日风物长宜之轩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